「商業模式九宮格我看了好多遍,但還是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填…」
「每次想要規劃事業,拿起那些商業工具就覺得好冰冰,完全激發不了我的創造力。」
「我不是MBA出身,那些商業術語對我來說太複雜了,有沒有更貼近我這種感性創業者的方法?」
如果你也有過這樣的困擾,你並不孤單。
對於許多感性創業者來說,傳統的商業工具往往過於理性、分割,缺乏情感連結與整體視野。它們可能適合大企業的策略規劃,但對於想要創造「有溫度事業」的你來說,需要的是能夠激發內在智慧、連結核心價值的思考工具。
今天我要分享3個專為感性創業者設計的商業模式設計工具,讓你能夠規劃出既實用又能獲利的事業藍圖。

為什麼傳統的商業模式工具,對你來說總是水土不服?
理性工具 vs 感性思維的衝突
傳統的商業工具,如商業模式九宮格,是基於理性分析的邏輯設計的:
- 分割式思維:將複雜的事業切成九個獨立的方格,但你的事業是有機的整體
- 由外而內:從市場分析開始,而非從內在價值出發
- 冷冰冰的框架:缺乏情感連結,無法激發創造靈感
- 填空題思維:讓你覺得有標準答案,而非探索可能性
感性創業者的真實困擾
「我明明很有想法,但一看到那些格子就腦袋空白」
這不是你的問題,而是工具的問題。感性創業者需要的是:
- 能激發直覺與創意的思考方式
- 從內在價值出發的規劃邏輯
- 有溫度、有故事感的工具
- 能看見整體脈絡的思考框架
好的商業工具,不是讓你填滿格子,而是引導你問出對的問題。
工具一:客戶轉化路徑圖— 設計一場讓客戶感動的旅程
什麼是客戶轉化路徑圖?
這個工具源自「A點B點理論」,但我們要用更有溫度的方式來思考:
- A點:你的理想客戶現在在哪裡?(痛苦、困擾、渴望)
- B點:你想帶他們到達的理想狀態?(轉化、成長、實現)
- 路徑:中間需要經過哪些關鍵的覺醒節點?
實際操作步驟
第一步:描繪你的理想客戶A點狀態
不要只想著「目標客群」,而是想像一個具體的人:
- 她現在內心最深的困擾是什麼?
- 她每天晚上躺在床上會想什麼?
- 她渴望什麼樣的改變,但又不知如何開始?
範例: A點:她是一位30多歲的職場媽媽,每天忙於工作和家庭,漸漸失去了自己。她渴望重新找回內在的力量和方向,但不知道從何開始。
第二步:描繪B點的理想狀態
想像她經過你的服務後:
- 她的內在狀態會是什麼樣?
- 她的生活會有什麼具體改變?
- 她會成為什麼樣的人?
範例: B點:她重新連結了內在智慧,清楚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方向。在工作和家庭中都能展現真實的自己,活出有力量的生命狀態。
第三步:找出關鍵轉化節點
從A到B之間,她需要經歷哪些重要的覺醒或突破?
- 第一個突破點可能是什麼?
- 第二個突破點呢?
- 最關鍵的轉化時刻在哪裡?
範例轉化節點:
- 覺察自己的內在模式和限制信念
- 重新連結自己的核心價值觀
- 學會為自己設定界線和優先順序
- 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新的生命方式
如何運用這個路徑圖?
- 服務設計:每個節點都可以設計對應的服務內容
- 內容創作:針對每個節點創作相關文章或影片
- 行銷策略:了解客戶在每個階段的需求和語言

工具二:「價值主張快速定位表」—— 避開90%創業者的致命錯誤
為什麼大多數價值主張都很空洞?
在我輔導感性創業者的過程中,發現一個有趣現象:幾乎每個人都知道要做「價值主張」,但做出來的結果總是讓人感覺平淡,缺乏吸引力。
關鍵不在於你的專業能力不夠,而在於你的價值主張是從外往內設計的。
90%創業者踩的致命錯誤
讓我分享一個真實案例。有位療癒師朋友的服務介紹是這樣寫的:
「我提供專業的能量療癒服務,結合多年經驗和國際認證技術,幫助客戶釋放負能量,提升生命品質,找回內在平衡…」
看起來很專業,但你有特別想了解的衝動嗎?
這就是大多數人會踩的致命錯誤:用功能描述取代價值表達。
商業意識三層結構解析
想要設計出真正有力量的價值主張,你需要了解「商業意識三層結構」:
最外層:知識工具技術方法
- 這是大部分人花最多時間琢磨的地方
- 但這只是表面功夫,很容易被看穿
第二層:事業成長策略
- 商業模式、服務流程、市場定位
- 比第一層重要,但還不是最核心的
內在核心:你想創造的深層改變
- 你最深層想為世界帶來什麼轉化?
- 這是真正打動人心的力量來源
實際操作步驟
第一步:避開致命錯誤
- ❌ 功能描述:「我提供專業的能量療癒服務…」
- ✅ 價值表達:「我專門陪伴那些『看起來什麼都有,但內心總覺得少了什麼』的成功女性…」
第二步:用三層結構檢查
- 最外層:你用什麼技術/方法?
- 第二層:你的服務流程/商業模式?
- 內在核心:你最深層想創造的改變是什麼?
第三步:填寫價值主張定位表
項目 | 內容填寫 |
---|---|
我專門服務 | ________________(具體的人) |
他們的困擾 | ________________(內心真實狀態) |
我獨特的方式 | ________________(你的做法) |
帶來的轉化 | ________________(他們會變成什麼樣的人) |
案例對比
修改前(功能導向): 「我是專業塔羅師,提供準確的占卜服務,幫助客戶了解未來,做出正確決策。」
修改後(價值導向): 「我陪伴那些『站在人生十字路口不知如何選擇』的迷茫靈魂,透過塔羅的智慧指引,幫你重新信任內在直覺,勇敢走向屬於你的人生道路。」
感受到差別了嗎?第二版是不是更讓人想了解?

工具三:競爭差異檢查表—— 找到客戶選你不選別人的理由
為什麼需要競爭差異分析?
即使你的專業很棒,如果無法清楚表達自己與同行的差異,客戶就會用價格來比較,這對感性創業者來說是最不利的競爭方式。
你需要的是找到「客戶選你不選別人」的獨特理由。
實際操作步驟
第一步:競爭對手觀察
列出你領域中最成功的3位競爭對手,分析:
- 他們的風格是什麼?(溫暖?專業?神秘?)
- 他們的主要服務內容?
- 他們的市場定位和優勢?
第二步:差異化核心提問
這些提問來自專業的品牌教練框架:
- 客戶為什麼選你,而不是別人?
- 是風格?是價值觀?還是你提供的體驗更深層?
- 你的服務哪個環節最有「你的味道」?
- 例如:不是工具教學,而是幫人轉念的對話方式
- 你有哪些不同或更特色的地方?
- 別人主打快狠準,你強調身心整合的慢養成
- 你不想模仿別人的哪些地方?為什麼?
- 這能幫你找到自己的價值觀邊界
填寫競爭差異自檢表
對比項目 | 競爭對手 | 我的特色 |
---|---|---|
主打特色 | _____________ | _____________ |
服務風格 | _____________ | _____________ |
客戶體驗 | _____________ | _____________ |
價值觀 | _____________ | _____________ |
不想模仿的地方 | _____________ | 我的堅持:_____________ |
差異化案例分析
案例:兩位同樣做生涯諮詢的教練
教練A:「我提供專業生涯規劃服務,幫助客戶找到適合的職業方向。」
教練B:「別的生涯教練幫你分析適合什麼工作,我陪伴你發現『工作如何為你的人生使命服務』。我相信每個人都有獨特的生命禮物,我的任務是幫你把它活出來。」
誰更吸引你?教練B清楚表達了自己與同行的差異。
如何運用差異化優勢?
在服務介紹中強調: 「與其他XX不同,我更專注於…」
在內容創作中體現: 持續分享體現你獨特價值觀的內容
在客戶互動中展現: 用你獨特的方式回應客戶需求
三個工具的整合運用策略
使用順序建議
第一階段:用客戶轉化路徑圖找到服務核心
- 明確你要服務的人群和轉化目標
- 設計對應的服務內容和流程
第二階段:用價值主張定位表清晰表達
- 避開功能描述的陷阱
- 從內在核心出發設計價值表達
第三階段:用競爭差異自檢表建立優勢
- 找到客戶選你的獨特理由
- 在市場中建立不可替代的地位
常見使用誤區
誤區一:追求完美的工具 這些工具會隨著你的成長而調整,重點是開始行動,而非完美規劃。
誤區二:一次性使用 需要定期回顧和更新,你的內在智慧會隨著經驗而深化。
誤區三:孤立使用單一工具 三個工具相互關聯,整合使用效果最佳。
實際運用時間規劃
週一到週三:使用客戶轉化路徑圖
- 深度訪談3-5位理想客戶
- 繪製完整的轉化路徑
- 設計對應服務內容
週四到週五:完成價值主張定位
- 分析競爭對手的價值表達
- 填寫價值主張定位表
- 測試不同版本的吸引力
週六到週日:競爭差異分析
- 深度研究3位主要競爭對手
- 完成差異自檢表
- 確立獨特定位策略
結論:最適合你的商業模式,就是最好的商業模式
傳統的商業工具告訴你「應該」怎麼做,但感性創業者需要的工具,是能幫助你發現「你想要」怎麼做。
這三個工具的核心精神是:
- 從內在出發:先連結你的價值觀和使命
- 實用導向:每個工具都有具體的操作步驟
- 持續進化:工具會隨著你的成長而深化
真正適合你的商業模式,不是複製別人的成功方程式,而是從你的內在智慧和實際經驗中生長出來的獨特路徑。
當你用這些工具規劃事業時,你會發現:
- 決策變得更容易,因為你有了清晰的價值導向
- 表達變得更有力,因為你知道自己的獨特之處
- 客戶選擇變得更精準,因為你清楚自己能創造的轉化
記住:最好的商業模式設計工具,是最適合你思考方式的工具。
不需要強迫自己適應冰冷的框架,而是選擇能激發你內在智慧的方法。
常見問題FAQ
行動指南
想要有專人引導你完成這些工具,並整合成完整的商業策略嗎?歡迎了解「AI內在品牌覺醒系統」,我們將陪伴你:
✅ 運用三大工具設計你的商業模式
✅ 從內在價值出發找到事業方向
✅ 建立清晰有力的價值主張表達
✅ 找到你在市場中的獨特定位
✅ 創造與你完全一致的獲利模式